行业新闻Industry news

prevnext
  • 我国软件外包业正转向高端 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015年11月20日

    提要: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业务正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在业务规模总量不断突破提升的同时,软件外包业务类型和国别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才队伍建设更有成效,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软件外包在转型中深耕大市场。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2011年是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一年,各行业出口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难能可贵的是,2011年全国的软件出口实现了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59亿美元,同比增长40.3%。

    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软件外包市场。从最初的呼叫中心到如今的云服务,软件外包自身也在不断转型并走向高端,从而孕育出更大的市场。

    据统计,2011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到3835亿元,同比增长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比上年提高了2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1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占全球的23.2%,比上年提高了6.3%。

    尽管如此,以软件服务外包业务闻名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却认为,软件外包是以人力资源获得国际市场,多年来这种模式在中国软件行业迅速发展,主要是靠旺盛的本土需求和本土便宜的工程师资源。但随着中国人力资源价格上涨,这种模式将在中国“进入死胡同”。

    因此,以东软为代表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对此,国际市场调研公司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表示,软件服务外包需要新的形态,比如云计算、物联网等都提供了新的外包平台。软件服务外包不应该只盯住企业的IT部门或数据处理需求,要从被动迎接企业数据的处理需求,转向促进企业不断从实体生产变成信息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要起到咨询和顾问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将释放巨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需求,内需市场仍将成为我国软件外包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主要市场。

    与此同时,“整个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正在逐渐向高端发展,一个表现趋势是由操作层的外包转向职能型的外包。目前,信息技术外包的业务基础发展规模较大,业务流程外包的发展潜力较大,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的外包,也发展迅速。”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高松涛表示。

    在这两者的结合下,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仍有望“转”出更大的市场。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逆势占“地盘”

    2015年7月9日

    “从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到知识流程外包,中国软件企业外包的多样化业务形态,为近年来中国外包赢得了许多订单,也成为未来外包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论坛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产业研究部主任盛杰如是说。2008年,虽然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还是突破各种禁区,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累计完成收入1455亿元,其中,出口服务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9%,充分显示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能力。

    其实,从2000年以来,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就已经从拼市场转到了拼技术,服务内容和层次不断升级。“主要是3个方面支撑了软件外包业发展。”盛杰总结道。

    一是政策激励。2000年,在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下,全国各地和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外包政策。比如通过各种软件专项基金、高新企业投资基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加大了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再比如,建立示范,典型带动。迄今为止,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及相关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市、区)就有24个。最近,国务院又批准了北京等20个试点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些政策使得中国软件产业规模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高速发展。

    二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底,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预计将达到180万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全国建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职业软件学院,1000余所大学设立了软件专业,面向软件人才培养的企业和社会专题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三是软件出口群体逐渐形成。到2008年,中国软件企业中,获得国际上公认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3级以上评估的企业就有370多家,这也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奠定了基础。一批优秀的软件外包厂商如东软、中软等企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成长起来的。

    但与主要竞争对手印度相比,我国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市场营销、国际化能力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外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菲律宾、墨西哥、巴西等一批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外包产业,力图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如何巩固已经有的地盘,构建更强健的外包服务模式?

    专家建议,要么在某个细分市场上采用压强原则,获得局部优势;要么准确理解客户需求,通过本地化服务构筑竞争优势。而前者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而言,后者则是针对小公司发展的良策。

    位于北京的QQTD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羚羊”。这家软件公司的产品已成为微软的竞争对手,其产品在证券行业占有率已达80%。

    “为什么你们能赢得这么多的客户?”公司的创办人李先生回答两个字:“服务。”

    据李先生解释:一是他们公司的工程师现场开发能力很强,对于客户许多个性化的需求能够现场解决;二是他们的软件开放互通性很好,叠加在原来的办公平台上,根本不需要客户改变什么。

    李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还总结说,目前,受金融危机“拖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呈现两种情况:一是内向型的、为国内传统行业提供外包服务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因为他们的客户本身受金融危机影响,从而拖累了软件外包。二是离岸外包企业。比如,目前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迹象日益明显,而我国外包则主要来自于日本的金融类和消费电子类企业。

    现在,软件业界有一系列利好的消息,在为许多国产软件公司提劲。比如国家近日出台的一系列包括振兴软件服务外包在内扩大内需政策;很多跨国企业在本国适用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市场竞争和利润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正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另外,随着外包的价值显现,在中国的跨公司为了迎合本地市场,也将研发向中国转移。

    “因此,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抓住机遇的前提就是先行行业整合。而诸多的不利因素正有利于行业调整,比如并购;比如弱弱结合,产生1+1大于2的效益。”盛杰强调,从发展趋势看,并购对大企业将是常态的,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融资的上市企业来说。其实从2006年起,就不断有通过换股、定向增发或现金实现收购、控股并购的案例。但并购后如何留住并购方的核心队伍,保持原有的品牌,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2015年3月3日

    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外包是软件全球化环境下,软件生产在全球进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产物。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若干软件外包区,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国家,正在把外包服务转移到亚太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进行。软件外包已经从国内企业间的外包,发展为跨国的外包。

    近年来,中国的软件外包发展迅速,政府打出了软件服务外包政策组合拳。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商务部等部委在推动软件服务外包出口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相关园区和出口基地,集中资源打造中国的外包品牌。

    尽管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依然实现全年业务收入超过9086.3亿元,同比增长了36.8%,快于整个软件产业10%。从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达到了8200家,同比增长19.7%,从业人员达到了105万人,同比增长23.5%。内需市场持续扩大和国际市场的有效拓展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不断推进,都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013年以来,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掀起私有化高潮,包括柯莱特、文思海辉、软通动力、亚信创联和宇信易诚,都卷入私有化浪潮。

    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未来可能更多地依赖国内的市场,包括业务市场与资本市场。预测,未来两三年,中国的软件外包厂商来自国内市场的业务占比将会达到60%~70%;而未来5年,可能达到80%。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软件外包的概念、分类及流程等,然后分析了服务外包行业的大背景及国际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软件外包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政策环境分析,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软件外包行业的投资及未来前景。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软件外包市场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软件外包相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暨互联网金融中国行•2015年度峰会

    2015年1月20日

    互联网金融中国行·2015年度峰会将于2015年1月9日在南京盛大召开。本次峰会由互联网金融中国行组委会、京北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南京电 子商务协会等单位主办,峰会得到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等单位学术支持,得到陕西省金融办、天津市开发区、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成都市科技局等政府支持。本次峰会作为2015年互联网金融界开局 盛会,预计到会全国各地专业人士将超过1000人。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持续高温,各种业态遍地开花,政策环境不断利好,互联网金融作为全新的金融业态已经全面冲击了传统金融,目前已经形成了技术大创新、模 式大革命、产业大冲击、监管大格局、思维大颠覆的新型金融体系,并将成为金融的主流业态。当下,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国家顶层设计,受到高层鼓励。习近平书 记肯定互联网金融,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多加思考、多做贡献”,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让金融之水浇灌小 微和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完善资产定价功能对普惠小微三农、提升金融效率、促进转型升级有巨大作用。因此,互联网金融不 仅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和肯定,也成为中国金融转型、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

    在互联网金融势如破竹、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三方支付产业分化严重,快速成长的同时,技术风险、信息泄露等屡见不鲜;P2P网贷在监管细则尚 未出台的背景下,仍是“三无产品”,跑路、拆标、拆期等经营手段较多,恶意欺诈、资金池、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现象屡见不鲜;众筹遇到优 质项目难寻觅、信任关系难建立、定价方式不完备、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互联网金融门户沦落为流量批发商;作为基础设施的征信仍处于数据分割的状态。面对 互联网金融“成长中幸福的烦恼”,需要搭建一个监管者、从业者、研究者等交流学习、弥合分歧、达成共识、合作共生的平台,总结2014年互联网金融的成就 的问题,展望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由京北金融联合搜狐、财经、第一财经、国培机构等机构发起的互联网金融中国行活动,于2014年3月20日在北京首发,并在南京、天津、广州、石家庄、武 汉、成都、上海、深圳、西安、广元等多地举行了互联网金融中国行活动,落地内容包括举办互联网金融高端论坛、协助制定地方互联网金融扶持政策、成立互联网 金融行业协会、揭牌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筹建互联网金融投资基金等项目。互联网金融中国行系列活动普及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文化和风控监管 意识,促进京北金融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六要素(投资、孵化、研究、人才、政策、集聚)在全国的扎实落地,营造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氛围,实现普 惠金融、民生金融、阳光金融在全国的开花结果

    此次由互联网金融中国行组委会、京北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诚信联盟、南京电子商务协会等举办的“互联网金融中国行·2015年度峰会”,将融合互联网金融中 国行一年来的成果,集结全国范围相关互联网金融政、商、产、学、研领军人物,共襄盛举,探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格局、趋势、风险及未来之路,规划互联 网金融中国行2015年工作内容,探索2015年发展机遇,搭建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交流沟通、商务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推 动互联网金融业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实现跨越发展。